夏至|健康养生小贴士
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为夏至。夏至代表夏天到来,需注意防暑降温。
中暑是一种常见的高温疾病,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,体内热量积蓄过多,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紊乱的急性疾病。
1.夏至养生三宜
饮食宜多吃“苦”:
在中医养生中,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,尽管天气炎热,但阴气已开始生长。夏至前后饮食宜清淡,忌食过于腥热的食物,如羊肉、狗肉等。
宜晚睡早起:
夏季要神清气和,快乐欢畅,心胸宽阔,精神饱满,以利于气机的通泄。起居调养,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,宜晚睡早起,利于气血运行。此时天气昼长夜短,中午午休一会儿,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。
夏至前后半月最宜节气针灸:
“夏至阳气盛,人体阳气浮越,可在这前后15天进行节气针灸,针对痼疾,如过敏性鼻炎、哮喘、腹泻等,可有效地扶阳祛寒、祛除根因。
2.解暑佳品一绿豆汤
进入盛夏,在外工作、学习的人们回家后喝上一碗,凉爽可口的绿豆汤,顿时会觉得汗消热解。避免绿豆过于寒凉引起不适,可以选择吃绿豆粥解暑。做法是将米,绿豆分别淘洗干净,同时下锅加水煮成粥。如果想饮用绿豆汤,则需煮烂绿豆才不至于吃得太凉。
3.多喝凉盐开水,防中暑
夏季节气气温较高,天气闷热,容易中暑。
在夏天或高温作业场所工作一段时间后,有轻度头痛、头晕、耳鸣、恶心、眼花、无力、口渴及大量出汗等病症,就是中暑先兆。
炎炎夏日,如何预防中暑的发生呢?
若出现中暑先兆,应暂停工作,立即将患者转移到清凉通风的环境中,解开衣服,脱掉过多的衣物,涂擦清凉油,服人丹或十滴水,多喝淡盐水或清凉饮料,头部冷敷,可用冷水擦澡。经休息、降温处理,一般4小时即可恢复。重症中暑,应迅速抢救。
若有高热者,可给予物理降温;有呼吸困难者可进行人工呼吸;对于热衰竭或热痉挛,主要是补充水分与氯化钠,重者静脉输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水。